“京城活雷锋”孙茂芳老人,几十年如一日,学雷锋做好事,助人为乐,敬老爱老,无微不至地照顾孤残老人,满腔热忱地帮助贫困家庭,组织发起爱心公益活动,以自己的实际行动,生动诠释了雷锋精神,实践了雷锋精神,传播了雷锋精神。他说,雷锋精神就是要坚定信仰一辈子,服务奉献一辈子,艰苦奋斗一辈子。(北京晨报3月3日)
孙茂芳老人之所以能赢得“京城活雷锋”的光荣称号,是雷锋精神在他心里扎了根,且根深蒂固。他从身边做起,“做好事,助人为乐”,“几十年如一日”, 持之以恒地坚守。他从细微之处做起,不懈努力,积少成多。所以,才叶茂、果多,成为当代的活雷锋。孙茂芳老人就在我们身边,就在现实生活中,是看得见、摸得着,是我们学习的样板和楷模。
我国开展向“雷锋同志学习”已经有半个世纪了。每年3月5日,都有一个学习小高潮。近年来,经济发展了,有些人的追求发生了变化,出现了道德滑坡、诚信缺失的现象,学雷锋流于形式,“雷锋日,做好事”,刮一阵风。风过很少有人提起,奉献精神成了稀缺品。我们应该懂得:学雷锋,要全面,要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,从小事做起,从身边做起,把学雷锋活动,变成持久的活动,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,就必然不断的取得新成果。
雷锋精神涵盖多个方面,不仅包括“做好事”,更包括爱祖国、爱人民,生活上,勤俭节约、艰苦朴素,工作上,兢兢业业甘当“螺丝钉”等内容,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周恩来的题词就对雷锋精神作了准确的概括:“向雷锋同志学习,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,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,公而忘私的共产义风格,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”。
我们不会忘记“为了找到大油田,宁可少活20年”的大庆铁人王进喜,“一星两禅傲云天”的科学家钱学森,“辛苦一人利万家”的水电修理工徐虎,“倾力捐资助学、扶贫济困”的将军夫人龚全珍,“临危不惧挺身救护学生”的人民教师张丽莉……他们都是弘扬雷锋精神的典范,富有时代特点,对不断把学雷锋活动引向深入,做到与时俱进,常学常新,提供了典型经验。
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,要把学雷锋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,与弘扬奉献精神结合起来,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和载体。尽管人们的社会分工有不同,职务高低有区别,但是,学习雷锋的目标是一致的。我们学习雷锋,就是要让雷锋精神在心中“扎根”,只有根扎得深,才可能转化为行动,收到“叶茂”、“果多”的效果。从而,促进社会的和谐、进步和国家的繁荣、富强。